2019年度全国检测声学和 |
(第二轮)
主办单位:中国声学学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承办单位:长江大学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北京市海洋深部钻探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9年度全国检测声学和第10届全国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前沿联合会议”是由中国声学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中国声学学会检测声学专业委员会是以促进无损检测中的声学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目标的群众性组织,是中国声学学会下属的最大分会之一,检测声学分会负责组织举办的“全国检测声学会议”已成为检测声学专业人士交流学术思想和分享技术应用的平台。这一会议面向国际相关声学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求,致力于组织开展检测声学理论、方法与技术前沿的学术与技术交流,为推动和发展我国检测声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检测声学会议可追溯到90年代初,它已成功吸引了全国相关领域大量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及大专院校学生的关注与支持,每年的参会规模在150人左右。
“全国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前沿研讨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9次,参会人员达1300人次,有16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到会作大会报告,每次参会规模在140人左右。这一会议已成为储层声学理论和应用、深地科学与资源钻探测量等方面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近年来,储层声学等研究还被“香港国际声学大会”、“国际声与振动大会”(ICSV)、“国际理论与计算声学大会”(ICTCA)和“国际超声大会”(ICU)等设立为专题会议。会议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增进物理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地质学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拓展新的学科生长点、推动深地钻探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次联合会议定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02日在武汉市召开,它将围绕无损检测和监测中的声学问题,包括声光和光声检测、非线性声学,储层声学与深部钻测技术相关的理论基础、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等研究热点,通过特邀报告和分会报告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以增强学术交流,推进行业前沿交叉合作,推动检测声学、储层声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
会议组织委员会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学生等积极投稿和参会。需要说明的是,“联合会议”不局限于声学学科,任何在工业无损检测、油气储层探测和评价、地下流体动态检测与监测,以及其他领域的无损检测和监测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的报告都备受欢迎,也鼓励相关人员自由投稿,并在学术委员会审查后安排到会做学术交流。
一、征文范围
1. 检测超声与光声检测(01)
检测超声理论与方法;导波、声发射、超声相控阵及TOFD检测技术;超声信号与处理;超声换能器;超声成像;超声在线检测系统;光声理论;激光超声;扫描光声显微镜与光声断层成像;光声光谱及其应用;光声光热新效应及其应用;光声光热检测新技术等。
2. 固体声学与深部钻测(02)
深地科学、资源与能源钻探与测量中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及研究进展;非常规储层声学探测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储层岩石物理研究,包括数字岩心、岩心测量及建模;储层测井评价新原理与新方法,非常规、复杂储层、水平井等;深部钻测仪器原理与设计,包括随钻测量,单井、跨井、井地和地井等井孔地球物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新应用(如耐高温、耐高压、抗振动的测井仪器电路设计、声波换能器设计等);其它与储层地震和储层测井评价相关的新应用等。
3. 非线性声学与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03)
非线性声学;非线性体波检测技术;非线性导波检测技术;材料疲劳损伤评价等。
4. 多相流动态检测技术(04)
多相流理论和关键技术及新方法应用;多相流系统的新型传感器和动态检测技术;多相流可视化和多相流检测技术在石油工业的应用等。
二、征文要求
1.投稿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投稿,请将论文摘要按照附件格式发送到:ndt@mail.ioa.ac.cn。
2.截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3.录用通知发送日期:2019年10月22日前。
4.说明:评选的优秀报告经作者授权,推荐至《应用声学》杂志评审后,正式发表。
三、初步确定的邀请报告 (排名不分先后)
大会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姜德生 院士 |
武汉理工大学 |
光纤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初定) |
贾小平 教授 |
法国朗之万研究所 |
Acoustic probing and pumping of dense granular media |
何 晓 研究员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裸眼声波测井仪器研究进展与展望 |
梁 彬 教授 |
南京大学 |
超构表面在声学通信及声学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
牟笑静 教授 |
重庆大学 |
基于硅基氮化铝薄膜技术的声学MEMS器件 |
唐晓明 教授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从巴西深海油藏储层声学研究说起 |
项延训 教授 |
华东理工大学 |
材料损伤检测及评价的非线性超声方法 |
章成广 教授 |
长江大学 |
多尺度声波测井裂缝有效性评价及应用 |
分会场报告人 |
单位 |
报告题目 |
Jose Carcione |
意大利国立海洋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Physics and simula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in linear thermo-poroelastic media |
Boris Gurevich |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
Estimation of seismic attenuation from vertical seismic profiles and sonic log data |
Maxim Lebedev |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
Exploring of carbonates weakening using quasi-static, ultrasonic and nano- indentation measurements |
刘 洋 |
美国怀俄明大学 |
Ultrasonics, Sensors and AI: Applications in Wellbore Integrity Evaluation |
Juan Santos |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大学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2 Sequestration |
童 平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
Crosswell seismic anisotropy tomography: Method and application |
巴 晶 |
河海大学 |
岩石声波速度频散的特征孔隙度 |
陈德华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小直径系列测井仪研制进展 |
车承轩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高温超声波测井换能器研究进展 |
程 茜 |
同济大学 |
近场扫描光声显微镜 |
方鑫定 |
南方科技大学 |
声波测井数据在地质力学建模应用中的一些思考 |
高永新 |
合肥工业大学 |
不规则界面震电和电震响应研究 |
关 威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基于斜入射弯曲波的双套管固井质量检测研究 |
韩同城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随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含裂缝砂岩声学各向异性研究 |
何 超 |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 |
超声换能器用弛豫铁电单晶的畴工程 |
胡恒山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声波远探测的转换波计算问题 |
胡金海 |
大庆油田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
多相流模拟实验装置及新型传感器的研究 |
焦敬品 |
北京工业大学 |
金属板结构材料损伤混频非线性兰姆波检测研究 |
金宁德 |
天津大学 |
油井多相流电学测量法研究新进展 |
李 超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临近空间低气压环境声探测器研究进展 |
李卫彬 |
厦门大学 |
航空复合材料损伤的非线性导波检测 |
廉国选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基于空气耦合技术的超声检测系统 |
梁瑞虹 |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高温高稳定压电陶瓷与应用 |
倪辰荫 |
南京理工大学 |
缺陷检测的激光超声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乔文孝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从散射波的角度谈反射声波测井的测量分辨能力 |
税国双 |
北京交通大学 |
基于非线性混频的塑性损伤检测 |
苏 畅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经颅超声相位调控的数值模拟和实验 |
孙建孟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数字岩心测井应用展望 |
万 翔 |
西安科技大学 |
板结构中非线性兰姆波静态分量的仿真研究 |
王 华 |
电子科技大学 |
利用差分进化模拟退化实现近地表或井周地层结构的反演 |
吴先梅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金属材料疲劳损伤过程中的非线性声学理论建模和实验测量 |
许凯亮 |
复旦大学 |
皮质骨定量超声检测方法 |
许孝凯 |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 |
声波远探测深化应用及进展 |
姚 洁 |
南京师范大学 |
激光诱导声辐射力调控 |
余 刚 |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
超灵敏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及其应用 |
袁 杰 |
南京大学 |
医学光声信号的智能处理与成像优化 |
张 辉 |
东南大学 |
基于耦合谐振的声阻抗匹配机制及应用研究 |
张世功 |
贵州理工学院 |
低强度非线性超声谐波的传播性质 |
张 颖 |
常州大学 |
Q245R钢细观损伤过程声学测试实验研究 |
赵海波 |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
岩石物理分析在松北非常规地震勘探中的实践及需求 |
赵建国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跨频段岩石物理测量及数字岩心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朱武军 |
华东理工大学 |
材料塑性损伤的非线性导波混频定位与表征 |
四、会议组织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排名不分先后)
组织委员会联合主席:
王秀明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郭海敏 教 授,长江大学
易积正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
组织委员会委员:
张春华 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
章 东 教 授,南京大学,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
他得安 教 授,复旦大学,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
张守著 研究员,中国声学学会秘书长
郭 建 研究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
邓明晰 教 授,重庆大学
徐春广 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
毛 捷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卢 超 教 授,上饶师范学院
刘松平 研究员,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韩庆邦 教 授,河海大学
刘向君 教 授,西南石油大学
范宜仁 教 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赵齐辉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
张 波 高 工,中石化胜利测井公司
王国平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测井公司
王宏建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测井公司大庆分公司
刘西恩 教授级高工,中海油服油田技术研究院
于其蛟 高 工,中石化胜利工程公司随钻测控技术中心
赵海波 教授级高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陈文轩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谭茂金 教 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石 颖 教 授,东北石油大学
巴 晶 教 授,河海大学
丛健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陈德华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章成广 教 授,长江大学
张占松 教 授,长江大学
严良俊 教 授,长江大学
唐新功 教 授,长江大学
组织委员会秘书:
丛健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徐德龙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
李 阳 院 士,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朱日祥 院 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汪承灏 院 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小民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程建春 教 授,南京大学
李剑浩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测井公司
唐晓明 教 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刘晓峻 教 授,南京大学
林书玉 教 授,陕西师范大学
肖立志 教 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余 刚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
肖加奇 教 授,齐鲁工业大学
汤天知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测井公司
董经利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胜利油田工程公司
刘晓宙 教 授,南京大学
周灿灿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周正干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乔文孝 教 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胡恒山 教 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宁德 教 授,天津大学
汪宏年 教 授,吉林大学
刘国强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张碧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廉国选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陈 浩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林伟军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朱留方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胜利测井公司
张晋言 教授级高工,中石化胜利测井公司
赵先然 首席专家,美国斯伦贝谢公司
肖承文 教授级高工,塔里木油田地球物理研究所
高秋涛 教授级高工,中石油测井公司新疆分公司
李 军 教 授,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秦瑞宝 教授级高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研究总院
张超谟 教 授,长江大学
学术委员会秘书:
何 晓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周吟秋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五、会议安排
1.报到时间和地点
报到时间:10月31日08:00-20:00;
报到地点:武汉市蔡甸区凤凰山开发区凤凰路1号,湖北中核国际酒店大堂。
会议地点:长江大学(武汉校区)。
2.会议日程
10月31日:缴费注册,领取资料;
11月01日:开幕式、专题特邀报告;
11月02日:分会报告、专题特邀报告;
11月02日晚:闭幕式、颁发优秀论文奖;
附件1:摘要模板
题目
作者一1† 作者二2 作者三1 ......
(1. 单位1XXXXXXXXXXX 城市 邮编)
(2. 单位2XXXXXXXXXXX 城市 邮编)
摘要 (中文摘要在500字左右。由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内容组成。)
摘要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摘要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摘要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摘要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关键词 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 ......
投稿专题:
备注: □是 □否 同意《应用声学》杂志征稿
附件2:回执
姓名 |
性别 |
单位 |
住宿 (请打√ ) |
报到日期 |
联系电话 |
电子邮件 |
备注 |
|
|
|
□ 双人标准间 □ 单人间 □ 不住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