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2 - 201805
P. 252
第 37 卷 第 5 期 Vol. 37, No.5
2018 年 9 月 Journal of Applied Acoustics September, 2018
纪念应崇福院士诞辰100周年
试谈应崇福院士的科研思想与方法
李明轩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
应崇福院士将他的科研思想与方法归纳为六 是对所从事研究问题的物理概念清彻、物理过程清
个字:观察、分析、总结,令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楚、物理图像清晰。对超声及应用研究,一切都要从
我自毕业就跟着应先生工作直到退休,不但直接跟 物理概念出发,概念搞清楚了才能抓住要害。其二
随先生从事科研工作,作为他的助手,还参与了由先 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应先生经常讲,人类科学的
生主持的有关学科方向、组织机构调整以及人员安 发展,有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是先从理论上得到和
排等科研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使我对应先生的科 预见,再由实验验证的,而有一些是先从实验上发
研思想与方法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体会。我给 现,再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认证的,所以他特别注重
大家总结了几点应先生的科研思想和方法: 理论和实验相结合。两者并重互补互进,让科研工
第一点是选题,就是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作者尝到甜头,享受一种科研的乐趣。其三是克服
这是决定科研成败的关键。在先生科研思想和方法 困难出点子。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
中最为重要的是他选题的几个原则。其一是开创 过程,遇到困难要从物理上找原因,抓住要害出点
性。应先生有个“搭窝棚”论,他经常对我们讲,科 子。其四是浓缩成果。应先生在科研工作中特别注
研工作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未被开垦 重总结、提高、浓缩、提炼这一重要环节。他要求我
的处女地建房子、搭架子,虽然建起的房子可能非常 们不要过多讲做了些什么,而是讲得到了什么。成
粗糙,但是人们会永远记住是哪个国家的哪位科学 果是浓缩出来的,他特别反对有人做一点点工作,却
家最先在这建起的;另一类是在别人己建好的房子 膨胀处理发表一大堆文章的做法。
上精雕细刻,做锦上添花工作。“搭窝棚”工作虽然 第三点是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应先生在这方
不容易出成果,但是对学科发展和国家急需是更重 面也有一套做法。其一是严格要求。跟随应先生搞
要的。其二是科研与实际相结合。应先生讲声学本 科研,起初年轻人都有些“怕”,很多人都不敢做他
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强的学科,特别是超声。从 的学生,说他要求太严了。后来他对我讲,严格要
国家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国内外尚不能解决的问 求就是“扳”,一棵小树如果不扳直了就永远成不了
题,从理论方法和技术上去研究,本身就是创新,既 材。这种“扳”被大家接受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
可以发展学科基础理论,又可以解决国家亟需。其 果。其二是压担子。把年轻人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
三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又要避免不足。有 子,在这方面他是不分资历辈分的。我大学刚毕业
的选题可能是很好的,但或理论基础严重不足,或设 就让我去担任课题组长,1965 年成立换能器室,让
备条件不具备,做起来困难重重,难以克服,最终可 我去做业务秘书。当时水声室的业务秘书是关定华
能一事无成。要选择我们有条件而别人又未做出来 先生,而我才毕业一年,这一点他是不拘一格的。其
的难题。其四是能形成系列成果。应先生有个“口 三是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让年轻人去锻炼。比如在
袋论”,他认为一项科研工作最终能形成口袋式成 一些学术会议上他尽量让年轻人上讲台,报告我们
果(即系统性成果)的是最好的选题。一个人一辈子 联名发表的论文。其四是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水平的
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几个口袋,做成一个口袋式成 提高。他常讲学术上不能指派和拔苗,要靠自己去
果至少十年,应先生特别反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打天下、闯天下,这样人家才能服。
的游击式科研方式。 应先生讲,跟随他搞科研几十年的人很多,有
第二点是具体科研工作中的四个指导方针。其 的人跟着他学会了如何搞科研,成才了;有的人一辈
一是物理概念和思想。超声虽然是物理学的一个分 子到头来还不会搞科研,成就不大。这就可以看出
支,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物理学,它与电子学无线电 他的科研思想和方法在科研工作中是何等的重要。
技术、信息学、信号处理技术等多个学科交叉,所需
知识面更广。应先生要求不管做什么,最为重要的 摘自《声讯》2007 年第2期,2017年第5期
作者简介: 李明轩 (1939- ), 男, 辽宁人,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超声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