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应用声学2019年第5期
P. 50

802                                                                                  2019 年 9 月


                                                               槽方式    [8−9] 。可见明确两类信号中的差异,才可据
             0 引言                                              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工作。

                 随钻声波测井通过边钻边测的方式可实时地                           1 计算模型
             获得地层的纵横波速度,从而得到地层信息,其经
             济性和高效性使之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然而,由                                随钻声波测井的几何模型为如图1 所示的径向
             于钢制钻铤的存在,收到的携带地层信号的全波中                            柱面分层结构,从内到外分别为流体层、钻铤层、流
             总是夹杂着很强的钻铤波,从而无法准确提取纵横                            体层、地层。其中流体层为钻井液,在本文用水替
             波速度   [1] 。为解决此问题,相关学者做了很多研究,                     代;钻铤层为钢制钻铤;地层假设为各向同性弹性
             Tang 等 [2]  提出利用四极子随钻测井中螺旋波低频                     体。在钻铤外表面排列着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用
             截止速度获得地层横波速度,苏远大等                  [3]  采用在钻      来发射和接收信号,在实际钻铤仪器中,发射器和
             铤上周期性刻槽的方式削弱钻铤波,刘彬等                    [4]  设计    接收器主要材质均为压电陶瓷。接收器能够感受压
             了一种周期性非轴对称通孔槽隔声体结构来衰减                             电陶瓷表面声压和径向位移的变化,利用压电陶瓷
             钻铤波,李希强等        [5]  利用随钻声波测井模式波获得                的压电效应产生电位差,接收到相应的电信号                      [10] 。
             横观各向同性地层的横波速度。最近,Wang 等                     [6]   但是发射器 (接收器) 发射 (接收) 到的电信号是由
             和Hu等   [7]  利用偶极随钻测井中的舒尔特波间接获                     声压信号还是径向位移信号引起的,或者是二者以
             得地层横波速度。                                          某种权重叠加引发的,目前没有见到相关文献说明。
                 目前,可将相关学者提出的解决 “钻铤波问题”                        因此,对于声压信号和径向位移信号的区别的讨论
             方案大致分成两类,一是避开钻铤波,通过其他模式                           就显得至关重要。
             波的信息间接得到横纵波;二是采用物理手段抑制
                                                                            ืʹ        z
             钻铤波的传播,从而凸显地层波信号。然而,无论哪                                                         ଌஆ٨
             种方案,纵横波的获得均是要以接收器接收到的信                                        ᨛᨿ
                                                                                             ԧ࠱٨
             号为研究基础。位于钻铤上的声波发射器利用压电
                                                                           ڡࡏ            r
             换能器的压电效应,将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声波
             携带地层信息传递到距发射器不远的接收器,再利                                         图 1  随钻声波测井模型
             用压电换能器将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但接收器收                                Fig. 1 Model of acoustic logging while drilling
             到的电信号是由声压信号还是径向位移信号转化
                                                                   本文中随钻声波测井模型的声压响应和径向
             而成的目前还未有定论。做理论及模拟研究的相关
                                                               位移响应均是利用实轴积分法获得,前人推导过相
             学者往往关心的是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机理,而现
                                                               关频率-波数域的解析表达式              [11−12] ,如式(1) ∼ (6)
             场关心的是传递到地面的信号中是否包含地层信
                                                               所示。将声压响应和径向位移响应的频率 -波数域
             息,这就导致了极少数人关心接收器收到的是声压
                                                               解析表达式对轴向波数 l 沿实轴进行无穷积分,再
             信号还是径向位移信号亦或是两类信号的叠加。但
                                                               对角频率 ω 进行傅里叶变换,即可得到声压响应和
             通过近期的研究发现,在偶极源随钻测井中,收到的
                                                               径向位移响应的时间-空间域解析表达式。
             两类信号存在显著的性质差异,具体表现在全波信
                                                                   钻铤内流体层的声压表达式为
             号中包含的波群数目与钻铤波的能量分布,这关系
                                                                                       in
                                                                             in
                                                                                    2
             到人们能否利用特有的模式波对地层信号进行反                                          p = ρ f ω A I n (η f r) .     (1)
                                                                             f
                                                                                       n
             演  [6−7] ,以及采取刻槽手段削弱钻铤波时选用的刻                      钻铤层的应力表达式为
                        [(           2n(n − 1)  )       2η p        ]       [(          2n(n − 1)  )
                                                                                2
                                                                                    2
                                 2
                            2
               τ rr = A n µ  2l − k +          I n (η p r) −  I n+1 (η p r) + B n µ  2l − k +     K n (η p r)
                                                                                    s
                                 s
                                        r 2              r                                  r 2
                                    ]       [                              ]
                       2η p                   n(n − 1)           n
                     +    K n+1 (η p r) + 2µC n       I n (η s r) + η s I n+1 (η s r)
                        r                        r 2             r
                             n(n − 1)            n                      n(n − 1)    2          η s
                            [                               ]         [(             )                    ]
                     + 2µD n     2   K n (η s r) − η s K n+1 (η s r) + 2µilE n  2  + η s  I n (η s r) −  I n+1 (η s r)
                                r                r                         r                    r
                                n(n − 1)   2           η s
                             [(             )                      ]
                     + 2µilF n     2    + η s  K n (η s r) +  K n+1 (η s r) .                             (2)
                                  r                     r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