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应用声学》2021年第4期
P. 133

第 40 卷 第 4 期               贾尚帅等: 高速动车组气动噪声试验与仿真分析                                           617


             对车内噪声的贡献以中高频为主。空间声场的形成                            流线型气动噪声能量,其中转向架舱位置噪声能量
             不仅来自于车身表面压力脉动的偶极子噪声,也有                            最大,该位置是发生气动分离,湍流运动比较剧烈的
             来自于车身四周涡流的四极子噪声,因此在车内噪                            区域。因此进行车内外降噪方案设计时,应重点关
             声的评估和计算时,通常选取空间平均声场。图 12                          注转向架舱区域。
             为 300 km/h 运行速度下车头区域在空间声场作用
             下车身表面的声压级云图。总体特征如下:以车头                            3 结论
             鼻尖为界,底部声压级大于上部流线型声压级。在
                                                                   本文通过气动噪声风洞试验和数值仿真对高
             底部结构中,转向架舱内的声压级最大,转向架舱后
                                                               速动车组气动噪声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缘、顶板是转向架舱声压级最大的位置,受转向架
                                                                   (1) 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测试与分析表明高速动
             舱的声波绕射影响,车体两侧表面的声压级也较大。
                                                               车组远场气动噪声是一宽频噪声,不同风速下噪声
                               ܦԍጟ/dB(A)                       频谱具有相似的分布规律,气动噪声总声能随速度
                 100    107    114    121    128    135
                                                               的 6.6 次方增加;受电弓引起的气动噪声主要集在
                                                               中高频,噪声峰值频率随速度的变化线性增加;转向
                                                               架引起的气动噪声主要集中在中低频,噪声峰值频
                                                               值频率与速度无关。
                                                                   (2) 对比高速动车组气动噪声远场 10 个测
                                                               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总声压级,最大差值
                         图 12  车头表面声压级云图
                                                               2.2 dB(A),最大相对误差 2.5%,验证了仿真模型的
               Fig. 12 Total sound pressure level of head surface
                                                               准确性。
                 声功率指声源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能量大                               (3) 基于 APE 的仿真分析表明动车组车头近
             小,了解声功率级的大小有助于了解声源本身的特                            场气动噪声以车头鼻尖为界,底部气动噪声能量大
             征,从而提供降低噪声的方向。表 2 给出 300 km/h                     于上部流线型气动噪声能量,其中转向架舱位置噪
             运行速度下,转向架舱顶板、车体、排障器、鼻尖、转                          声能量最大,该位置是发生气动分离,湍流运动比较
             向架舱、车窗的声功率级。转向架舱包含舱内前缘                            剧烈的区域。因此进行车内外降噪方案设计时,应
             面、顶板、后缘面、两侧裙板面,考虑到气动噪声向                           重点关注转向架舱位置。
             车内传播时,主要经由顶板和车体结构向车内传播,
             单独给出了转向架舱顶板的声功率级,为车内噪声
                                                                              参 考 文        献
             提供参考。各个部件的声功率级大小顺序为转向架
             舱>排障器>车体>车窗>鼻尖。
                                                                 [1] Barsikow B. Experiences with various configurations of
                                                                   microphone arrays used to locate sound sources on rail-
                        表 2   车头各部件声功率级
                                                                   way trains operated by the DB AG[J]. Journal of Sound
                Table 2 Sound power level of head parts            and Vibration, 1996, 193(1): 283–293.
                                                                 [2] Kitagawa T, Nagakura K. Aerodynamic noise generated
                       部件              声功率级/dB(A)
                                                                   by Shinkansen car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转向架舱顶板                 122.3                   2000, 231(1): 913–924.
                       车体                  115.6                 [3] 张曙光. 350 km/h 高速列车噪声机理、声源识别及控制 [J].
                                                                   中国铁道科学, 2009, 30(1): 86–90.
                      排障器                  110.1
                                                                   Zhang Shuguang. Noise mechanism, sound source local-
                       鼻尖                  107.5
                                                                   ization and noise control of 350 km/h high-speed train[J].
                      转向架舱                 125.3                   China Railway Science, 2009, 30(1): 86–90.
                       车窗                  105.6                 [4] Nagakura K. Localization of aerodynamic noise sources
                                                                   of Shinkansen trains[J].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通过分析车头区域表面湍流脉动压力级、声压                              2006, 293(1): 547–556.
                                                                 [5] 孙振旭, 宋婧婧, 安亦然. CRH3 型高速列车气动噪声数
             级及声功率级分布规律可知,动车组车头近场气动
                                                                   值模拟研究 [J].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48(5):
             噪声以车头鼻尖为界,底部气动噪声能量大于上部                                701–711.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