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4 - 《应用声学》2020年第4期
P. 114

600                                                                                  2020 年 7 月


                                                表 2  声发射信号采集参数设置
                                 Table 2 The parameter settings of AE signals acquisition

                   采样频率/MHz 采样带宽/kHz       采样长度/K    门槛电压/dB    浮动门宽/dB    前置放大器增益/dB      模拟滤波器/kHz
                       10        1 ∼ 1000     15         55         6            20          1 ∼ 1000

                 采 用 的 声 发 射 检 测 系 统 是 Physical Acous-         后,金刚石切出无氧铜,切出过程划痕的形成与切入
             tics Corporation 公司的 MICRO-II2 型,利用 PCI-          过程相反。
             2-PAC 四通道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无氧铜切削过程
                                                                     ܈ভᬠᡑ
             的声发射信号,试验前,先进行断铅笔芯试验,以保
                                                                                    ѳ჉
             证声发射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接触状态的合理性,并
             通过空载试验测定声发射信号门槛电压等主要采                                  ໏୻   Ᏸྷ         ѭҐ          Ᏸྷ   ໏୻
             集参数值,主要参数设置如表2所示。
                 试验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监测不同切削参数下
             的声发射信号,变量因素有 3 个,分别是切削速度                                ܈ভᬠᡑ                        0.1 mm
             v s 、切削深度 a p 和进给速度 v w ,每个变量因素有 4
                                                                           图 2  无氧铜表面的划痕形貌
             个参数值,变量因素的具体参数值如表 3 所示。表
                                                                  Fig. 2 The scratching morphology of oxygen free
             中带下划线的参数值表示在试验该变量因素时其
                                                                  copper surface
             余两个变量因素的取值,即当切削深度为试验变量
             时,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取固定值分别为20 m/s和                         2.2  声发射特征参数
             10 m/min,其余试验参数值以此类推。                                 不同切削参数对声发射特征参数值的影响如
                                                               表 4 所示。从表中可知,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上升
                          表 3   切削试验参数表
                                                               时间、均方根值 (Root mean square, RMS) 和能量
                Table 3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cut-
                                                               基本呈上升趋势,而计数、持续时间和幅值的变化
                ting tests
                                                               规律并不明显。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加,上升时间、能
                        变量因素                  参数值              量、持续时间、幅值和 RMS 值均呈现出显著增加的
                   切削速度 v s/(m·s −1 )      10, 15, 20, 25      趋势,而计数值的变化较为不明显,可见,切深对声
                  进给速度 v w/(m·min −1 )     10, 15, 20, 25
                                                               发射特征参数值的影响是较为显著的。随着进给速
                     切削深度 a p/µm           10, 20, 30, 40
                                                               度的增加,各个特征参数值均呈现出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变化,但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可
             2 试验结果
                                                               见,切削深度和切削速度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影响
             2.1 划痕形貌
                                                               相对较为显著,而进给速度对声发射特征参数的影
                 单颗金刚石磨粒切削无氧铜的划痕形貌 (以                          响较不显著。
             v s = 20 m/s、v w = 10 m/min、a p = 10 µm为例)见
                                                               2.3  切削速度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
             图2,金刚石旋转划擦切削无氧铜的划痕呈现出“滑
             擦 -耕犁 -切削 -耕犁 -滑擦” 形貌。在金刚石切入无                         切削速度对声发射时域信号的影响见图 3。金
             氧铜时,金刚石切刃刚接触无氧铜,切削深度由零逐                           刚石切削无氧铜的声发射时域信号振动幅值变化
             渐增大,金刚石并未实际参与切削无氧铜,在无氧铜                           范围在 0 ∼ 0.2 V 之间,切削速度由小增大时,其最
             表面滑动摩擦并使其产生弹性变形,形成滑擦划痕。                           大振幅分别达到了 0.2 V、0.12 V、0.11 V 和 0.2 V。
             当金刚石继续切入工件,无氧铜表面产生塑性变形,                           另外,可以发现,不同切削速度时,声发射时域信
             无氧铜受到金刚石切刃的挤压向两边塑性流动,在                            号包络线的疏密程度是有所不一样的,切削速度
             金刚石两侧形成微微隆起的耕犁沟槽。随着切削深                            为 10 m/s(图 3(a)) 和 25 m/s(图 3(d)) 时,信号包络
             度的不断增大,金刚石继续挤压无氧铜,使无氧铜                            线较为密集,且其信号振幅值亦较大;切削速度为
             在金刚石前部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切屑,并在金刚石                            15 m/s(图3(b))和20 m/s(图3(c))的信号包络曲线
             两侧形成工件材料的塑性隆起。在达到最大切深之                            较为稀疏,振幅值也相对较小。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