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应用声学》2021年第2期
P. 31
第 40 卷 第 2 期 徐冬冬: 基于 Transformer 的普通话语声识别模型位置编码选择 199
arXiv: 1904.11660, 2019. Processing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SSPA 2010). IEEE,
[9] Karita S, Chen N, Hayashi T,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2010: 121–124.
on transformer vs RNN in speech applications[J]. arXiv [14] Zou W, Jiang D, Zhao S, et al. Comparable study of
Preprint, arXiv: 1909.06317, 2019. modeling units for end-to-end mandarin speech recog-
[10] Parmar N, Vaswani A, Uszkoreit J, et al. Image trans- nition[C]//2018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
former[J]. arXiv Preprint, arXiv: 1802.05751, 2018. 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 IEEE, 2018:
[11] Luong M T, Pham H, Manning C D. Effective approaches 369–373.
to attention-based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J]. arXiv [15] Toshniwal S, Kannan A, Chiu C C, et al. A comparison
Preprint, arXiv: 1508.04025, 2015. of techniques for language model integration in encoder-
[12] Ba J L, Kiros J R, Hinton G E. Layer normalization[J]. decoder speech recognition[C]//2018 IEEE Spoken Lan-
arXiv Preprint, arXiv: 1607.06450, 2016. guage Technology Workshop (SLT). IEEE, 2018: 369–375.
[13] Kopparapu S K, Laxminarayana M. Choice of Mel filter [16] Kingma D P, Ba J. Adam: a method for stochastic opti-
bank in computing MFCC of a resampled speech[C]//10th mization[J]. arXiv Preprint, arXiv: 1412.6980,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Signa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讯 ⋄
我国著名建筑教育家、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声场计算机模拟、北京市最大效果最好的噪声治理工程等。
原院长、教授,《应用声学》编委秦佑国先生于 2021 年 2 月 24 秦佑国教授为人正直,学识渊博,一生钟情教学,工作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 78 岁。 执着认真,常以君子之风言传身教,立德树人,为莘莘学子开
秦佑国教授 1943 年 12 月 29 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 启建筑生涯。他主张“资深教授要为本科低年级学生上课”,
扬州江都;1967 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1 年获清华大学 并面向全校新生讲授新生研讨课《建筑与技术》,开设文化素
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7 年 –2004 年任清华大学建筑 质核心课《建筑的文化理解》,为建筑学本科一年级开设《建
学院院长,曾任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 筑技术概论》、《建筑数学》。他提倡“理工类课程要人文性讲
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授”,开设了十年的博士生课程《科学、艺术与建筑》。
秦佑国教授将毕生精力奉献于建筑教育事业,筚路蓝 秦佑国教授曾获得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基础教学教
缕、披荆斩棘,开拓建筑学科体系,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师奖”,曾 7 次获评学校“良师益友”称号,在清华“良师益
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建筑专业帅才教育,创新性建构集建 友”活动十周年时,他是全校获评次数最多的三人之一,并得
筑、规划、景观、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学院框架,引领和支持全 到了“感动清华”奖牌。在他看来,“最大的欣慰是得到学生
国众多建筑院校改革发展。他代表中国与来自 23 个国家建 的认可。”
筑评估及建筑学会代表共同签署堪培拉协议,推动中国建筑 秦佑国教授长期担任《应用声学》编委,关心、支持《应
教育迈向世界。 用声学》的建设与发展,严把学术质量关,由衷感谢他对《应
作为卓越的建筑物理学家,秦佑国教授在建筑声学、绿 用声学》做出的贡献!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秦佑国教授!
色建筑领域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在医疗建筑、空港建筑、计
算机集成建筑系统研究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多次荣获国家 (节选自2021年2月25日《北京日报》客户端,
级、省部级及建筑行业重要奖项。他曾创造了多个第一,如中 有增减)
国第一个做 SEA (统计能量分析) 研究、国内第一个做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