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应用声学》2023年第1期
P. 41

第 42 卷 第 1 期               杨华根等: 基于弹性波超表面的 Lamb 波透射调控                                        37


             所示,其中 h i 写成与波长 λ 2 相关形式,方便设计入                        为了验证上述想法,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新型
             射波不同波长下结构的尺寸,详细参数见附表A。                            超表面结构进行数值仿真。仿真中选取壳单元模
                 接下来对梁结构中波的透射相位进行了验证。                          块进行计算,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激励设置为
             在梁的一端以幅值大小 1 mm 的波入射,得到各曲                         100 kHz 的正弦波,薄板和超表面材料均采用铝,弹
             梁的波场如图3(d)所示。可以看出波分别从第一根                          性模量70 GPa,泊松比为0.33,密度2700 kg/m ,厚
                                                                                                         3
             梁和最后一根传出时相差两个波长,即相位大小相                            度设置为 1 mm。根据板和梁中波长计算公式得到
             差 2π,并且呈现等梯度排布,图中虚线表示同时激                          两者波长分别为 λ 1 = 9.81 mm 和 λ 2 = 9.43 mm。
             励下不同曲梁中同一波段的位置。                                   进而设计得到结构如图4(a)所示。
                 之后,将相位梯度 dφ/dx = 2π/L 代入式 (2)                     若令 L = 2λ 1 ,当波以 0 (与竖轴的夹角) 入
                                                                                          ◦
             中,即可得到GSL的简化形式:                                   射时,波场结果如图 4(b) 所示。图示波场中透射
                          sin θ t − sin θ i = λ 1 /L,   (7)    角和理论公式 (7) 计算得到的 30 基本一致。再令
                                                                                             ◦
                                                                                               ◦
             其中,L为单个周期结构的长度,λ 1 为入射波在板中                        L = 2λ 1 /3,对应波的入射角 θ i = 0 时,根据 GSL
             波长。对于周期性入射波而言,式 (7) 中 2π 可根据                      可知透射角 θ t 不存在解,故波发生全反射现象。由
             实际需要改变,一般是 2π 的倍数。公式 (7) 表明可                      于该文只考虑了A 0 模态,所以大部分波无法透过超
             以通过设置周期结构的长度 L,或者改变相位梯度                           表面,仅有一小部分例外,如图4(c)所示。
             dφ/dx,对应入射角 θ i 获得不同透射角 θ t 。从而可                      若令 L = λ 1 ,设置波的入射方向为 −30 ,结果
                                                                                                       ◦
             以根据该特性实现全反射、负折射、声波非对称传                            如图 4(d) 所示。图中波以 30 透射,产生负折射现
                                                                                         ◦
             输、声聚焦等一系列有趣的声学现象。                                 象,且透射的角度和理论计算值相同。

                                                       2.0                                   5
                         y
                                                               ᄱͯ
                                                               λ 2/h i                       4
                                                       1.5
                                                      ᄱͯ φ/p  1.0                            3  λ 2 /h i
                                 h
                                                                                             2
                          y               nλ  x    0.5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ӭЋᎄՂ i
                             (a) జ್੕᭧జጳᇨਓڏ                (b) ՊӭЋᰴएӧ஝h i ֗ᄱͯϕ i  (h i иੇˁฉ᫂ᄱТॎर)
                                                                               PML
                                                                                       0
                                                                                       0.2p
                                                                                       0.4p
                                                                                       0.6p
                                                                                       0.8p
                                                                                       1.0p
                                                                                       1.2p
                               l                                                       1.4p
                                              L
                                                                                       1.6p
                                                                                       1.8p
                                                                                       2.0p
                                                                 ᡔ᛫᭧ӭᑊ
                            (c) ӭ˔ևరజ್یᡔ᛫᭧ፇ౞             (d) ฉѬѿ̰11ಪ್ᤩ࠱ᄊฉڤԣࠫऄᄊᄱͯ(ፇ౞Ο᜽ڏ)
                                                图 3  超表面构建的相关参数图
                                   Fig. 3 Related parameter diagram for constructing metasurface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