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应用声学》2023年第2期
P. 90

278                                                                                  2023 年 3 月


             的薄膜直径为 5 cm,腔体深度为 0.5 cm。通过对所                     但最大偏差的绝对值依然不超过60 。总的来说,所
                                                                                               ◦
             设计的结构单元中薄膜的杨氏模量进行调节,可以                            设计的两种单元的反射相位差可以在一定的频段
             调节反射系数的相位。对于频率为 3000 Hz 的平面                       内保持在接近180 的水平。
                                                                               ◦
             波入射情况,单个单元的反射声波与入射声波之间
             的相位差和杨氏模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可以                                 180                       ü 1ý
                                                                                                ü ý
                                                                                                  0
             看到当薄膜的杨氏模量在图2 中所示的范围内变化                                  120                        Dφ−180°
             时,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差的变化范围达到了接
                                                                       60
             近270 ,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杨氏模量的大小构建两
                  ◦
             个反射相位相差为180 的单元。本文的编码超表面                                ᄱͯ/(O)  0
                                 ◦
             所采用的 0 单元和 1 单元所对应的薄膜杨氏模量以
                                                                     -60
             及单元反射相位如图 2 中星型标记所示,将其中薄
             膜杨氏模量较低的单元定义为 0 单元,薄膜杨氏模                               -120
             量高的单元定义为 1 单元。图 2 的插图中展示了这                                2400     2600     2800     3000
                                                                                     ᮠဋ/Hz
             两种单元的振动模态,可以看到由于模量的差异,两
             种单元在同一频率下存在截然不同的共振模态以                                         图 3  两种单元的反射相位
             及不同的反射相位。如果能够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将                              Fig. 3 The reflected phase from 2400 Hz to 3100 Hz
             这一相位的差值维持在接近 180 ,就可以满足构建                           for the 0 elements and 1 elements
                                         ◦
             宽频有效的声散射体的需要。
                                                               3 仿真分析
                   300

                   240                                             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声散射体的宽频有效性,
                                                               对多个频率的散射声场进行了仿真计算。采用所
                   180
                  ᄱͯ/(O)       max                max          得到的 0 单元和 1 单元两种结构单元来设计编码超
                                                               表面,为了对入射声波实现反射效果,需要将两种
                   120
                                                  min
                               min                             单元按照一定的序列进行排布。本文采用了基于
                    60
                                                               最大长度序列 (Maximum-length sequence) 的排布
                    0                                          方式,由于最大长度序列具有平坦的功率谱,这种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排列方式可以构建有效的声散射体                  [1] 。本文采用
                                    E/GPa
                                                               15 个单元来构建散射体,该散射体的编码序列为
                图 2  编码超表面中 0 和 1 单元的共振振型示意图                   “011010111100010”。图 4(a) 为散射体整体的示意
               Fig. 2 The resonance modal shapes of the 0 ele-  图,整个散射体由 15 个单元组成,总长度为 75 cm,
               ment and 1 element in the coding metasurface    厚度为0.5 cm。图4(b)∼图4(d)分别为对应频率为
                 为了验证利用所选的两种单元构建宽频编码                           2400 Hz、2800 Hz、3000 Hz 的散射声场。可以看出
             超表面的可行性,可以使用 COMSOL 软件计算两                         对于不同频率的平面波入射,入射声能量均被散射
             种单元在 2400∼3100 Hz 范围下对于入射平面波的                     到了多个方向。由于入射波的频率不同,以及所选
             反射相位的差值。两种单元的反射相位以及相位                             取的 0 单元和 1 单元在不同频率处的相位差存在一
             差如图 3 所示。图 3 中红色实线与黑色实线分别为                        定的不同,不同频率的散射声场存在一定差异,但都
             0 单元与 1 单元的反射相位,蓝色点划线为两种单                         表现出良好的散射特性,这证明了散射体在宽频范
             元反射相位的之差再减去 180 以后的差值。从图 3                        围内具有良好的散射能力。此外,从图 3 中可以看
                                       ◦
             中可以看出,在 2450∼2600 Hz 以及 2900∼3050 Hz              出,当入射频率为 2400 Hz 时,0 单元与 1 单元之间
             的频率范围内,0 单元与 1 单元的相位差非常接近                         的相位差约为 120 ,与180 相差较大,但散射体仍
                                                                               ◦
                                                                                       ◦
             180 ,最大的偏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30 ,在这一频率                       然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散射性能,也说明了本文所构
                ◦
                                              ◦
             范围内,两种单元显然可以满足设计编码超表面的                            建的散射体在一定频率的宽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
             需要;在其他频率处,两种单元的相位差偏差略大,                           的散射效果。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