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应用声学》2024年第1期
P. 176
172 2024 年 1 月
堆积腐蚀产物抑制实验进程,故此阶段为钝化膜破
裂阶段;5000 s后点蚀电位的持续升高,点蚀坑生长
௭ᇨ٨ 信号逐渐增加,信号的撞击数与幅值随着时间逐渐
升高,进行到25000 s后撞击数增长趋势逐渐趋于平
稳,幅值稳定在52 dB左右,故此阶段为点蚀诱导成
͜ᣥጳ ܦԧ࠱᧔ᬷጇፒ
核及发展阶段。为方便信号分离分析,将点蚀过程
གᙍڰ ͜ਖ٨
划分为阶段 I、阶段 II,分析前后两个阶段点蚀混合
图 2 点蚀实验示意图
信号的分离效果。比较图 3(a)、图3(b)可看出,单点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pitting experiment
蚀与双点蚀过程信号分布规律相似。本文以单点蚀
3 点蚀信号盲源分离研究 原信号为参照对双点蚀过程信号进行分析。
3.1 点蚀过程的分析 3.2 不同阶段点蚀信号类别分析
图 3 为点蚀幅值与撞击数随实验时间分布图。 3.2.1 单点蚀过程信号类别
由图 3(a) 可知,信号的撞击数与幅值呈现峰状分布 对单点蚀阶段 I、阶段 II 可能存在的信号进行
特征。0 ∼ 5000 s内,撞击数随时间增加剧烈上升后 聚类,其 DB 值与聚类个数之间的关系如图 4(a)、
下降到最低点,这是因为在实验初期腐蚀液浓度较 图 4(b) 所示。阶段 I 中聚类个数为 1 时 DB 值最小,
高,氯离子会在金属表面集中促使钝化膜破裂,此时 此时聚类结果最佳,因此单点蚀过程中阶段 I 主要
的点蚀反应较为剧烈,随反应的进行,蚀坑表面会 存在一类信号命名为A D1 ,该阶段由于环境 H 离子
55 2500 65 5000
Ĉ ĉ Ĉ ĉ
4500
ࣨϙ ୣѤ 2000 60
50 ࣨϙ ୣѤ 4000
55 3500
1500 3000
45
ࣨϙ/dB 1000 ୣѤ/˔ ࣨϙ/dB 50 2500 ୣѤ/˔
2000
40
45
1500
500 40 1000
35
500
0 35
0
3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ࠄᰎᫎ/s ࠄᰎᫎ/s
(a) ӭᙍڰᑼᙍ (b) ԥᙍڰᑼᙍ
图 3 点蚀幅值与撞击数随实验时间分布图
Fig. 3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pitting amplitude and impact number with experimental time
0.90 0.95
0.85 0.90
0.80 0.85
DBϙ 0.75 DBϙ 0.80
0.70 0.75
0.65 0.70
0.60 0.65
0 2 4 6 8 10 0 2 4 6 8 10
ᐑዝ˔ ᐑዝ˔
(a) Ĉ (b) ĉ
图 4 单点蚀过程基于 DB 值的聚类有效性判别
Fig. 4 Clustering validity discrimination of single pitting process based on DB 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