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201901
P. 59

第 38 卷 第 1 期                 毕亚峰等: 基于变换声学的角反射器的设计                                            55


             单元两个方向的密度随频率改变很小,而且与设计
             所需的密度相吻合。两个方向上密度的巨大差别也                            3 仿真分析
             体现出了该单元密度各向异性的特点。图 3(b) 为
                                                                   使用有限元软件 COMSOL 可以对实现的器
             单元等效模量随频率变化图,同样的,方块和圆点
                                                               件进行声场仿真,其中,声反射器的结构尺寸为
             为单元表现出的模量,而直线为器件设计所需模量。
                                                               a = 160 cm,b = 20 cm。按照图 2(a) 所示进行
             图3(b) 中,低频情况下两个方向上的模量几乎完全
                                                                                                     3
                                                               分层,蓝色层为介质 A(ρ A = 21.99 kg/m ,κ A =
             一致,随着频率增加,模量值逐渐有所偏差,一直到
                                                               2.62 MPa),黄色层为介质 B(ρ B = 0.07 kg/m ,
                                                                                                           3
             4000 Hz时,两个方向上的模量相差达到10%。整体
                                                               κ B = 7.93 kPa),层状结构与 x 轴夹角 α = 6.42 。
                                                                                                           ◦
             而言,两个方向上的模量与器件所需模量吻合,因此
                                                               每层厚度为 t = 0.5 mm,形成厚度为 1 mm 的分层
             该单元具有密度各向异性,模量各向同性的特点。
                                                               介质单元。将声反射器放置于硬地面上,以保证理
                 该单元的稳定性也能从它的能带曲线中体现
                                                               想的全反射边界,如图5所示,其余的边界设置为吸
             出来。对于文中所述的厚度为1 mm、两种介质周期
             分层的单元,图 4 给出了它的能带曲线。图 4 中,横                       收边界,以减小周围反射的影响。
                                                                   频率为 3 kHz 的仿真声场如图 5 所示。图 5(a)
             坐标为波矢 k,波矢垂直于分层方向 (图2(b)中的 y                 ′
                                                                                                    ◦
             方向),纵坐标为频率 f。黑色点线为单元的能带曲                          中,左边一束高斯波从上向下垂直入射(0 ),进入反
             线,而红色虚线为沿 y 方向理论上设计所需要的声                          射器之后在其内部传播,然后通过结构右侧再次向
                                ′
             速。在能带曲线中,相速度c p = 2πf/k,所以黑色点                     外辐射,反射方向为竖直向上 (入射方向的反方向)。
             线的斜率与单元声速直接相关,而且斜率的稳定性                            图 5(a) 中用红色箭头在反射器内部标出了声波的
             也可以反映出单元的工作带宽。在图 4 中,频率低                          传播路径,声波进入结构后,受到密度各向异性介质
             于4 kHz时,黑色点线与红色虚线几乎完全重合,因                         的影响,波束传播方向发生偏折,斜入射在硬地面
             此在这段频率范围内,该单元都可以稳定有效地工                            上,反射后又再次斜向右上方传播。由于结构的对
             作。此时声波波长远大于单元的尺寸,两种流体被                            称性,声波的传播路径也是相应对称的。经过地面
             视为一个整体做运动,所以在低频条件下,单元会体                           的反射,波束变宽,能量密度下降,所以反射波的幅
             现出稳定的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黑色点线逐渐                            度会有所降低。图5(b)则为一定小倾斜角入射情况
             偏离红色虚线,单元参数不再稳定,这时单元内声波                           下的声场分布,可见当入射角增加到 20 ,反射声波
                                                                                                  ◦
             波长与流体的层厚越来越接近,两种流体不能再被                            也仍然可以保持回向传播的特点,随着倾斜角的增
             视为一个整体,所以频率高于 4 kHz 后单元开始慢                        加,反射波束会逐渐向入射波束靠近;当倾斜角增加
             慢失效。                                              到 45 时 (图 5(c)),此时反射波束与入射波束基本
                                                                    ◦
                 综上所述,该单元的参数在较宽频率范围内且                          重合。继续增加倾斜角到 60 ,如图 5(d) 所示,此时
                                                                                        ◦
             与设计的参数相吻合,因此可以进一步利用其构建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反射波已
             超材料声反射器。
                                                               经不再向入射波的方向回向传播,所以在该角度下
                  40
                                                               声反射器失效。
                  35
                                                                   对于一个理想的角反射器而言 (图 1(b)),根据
                  30                         Unit              简单的几何关系可知,两块相互正交的反射面可以
                                            v=37.9 m/s
                  25                                           将 45 以内的入射波按照原方向进行反射 (图 1(b)
                                                                    ◦
                 ᮠဋ/kHz  20                                    中黄色箭头)。如果入射角度大于 45 ,反射波就会
                                                                                                ◦
                  15                                           逐渐偏离入射方向。该现象与文中所设计的反射器
                  10                                           的效果一致,因此证明了这种正面凸起向上的超材
                                                               料结构也能够达到角反射器的效果。
                   5
                                                                   为了验证结构的宽频有效性,图 6 给出了声波
                   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以 10 入射情况下,使用不同频率的高斯波束作用
                                                                    ◦
                                    k y  ϕ
                                                               于声反射器的仿真声场。图6(a)∼图 6(d)分别对应
                           图 4  单元能带曲线
                                                               于频率为1 kHz、2 kHz、3 kHz、4 kHz的声场,图中
                  Fig. 4 Band structure of the layered unit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