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应用声学》2021年第6期
P. 34

830                                                                                 2021 年 11 月


             相应地,2016 年测得的数据结果中稳定振荡现象的                         底地形平缓。对于坡度足够小的粗糙界面,小斜率
             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图 3 中 0.14 s 之前可以发现稳                     近似在不损失传统近似精度的基础上给出覆盖全
             定的振荡现象,在0.14 s 之后,这一稳定的振荡规律                       掠射角范围的散射模型,其散射模型对应的散射截
             开始消失。从图4可以看出,在0.14 s之前观察到的                        面可表示为      [6]
             混响强度振荡周期是基本吻合的。两次混响实验的                                               k |A ww | 2
                                                                                   4
                                                                                   w
                                                                             σ =            I K .         (1)
                                                                                       2
             测量环境不同,参照文献[2]给出的地形起伏对混响                                            2π∆K ∆k   2 z
             强度衰减趋势的影响,说明本文实验中发现的振荡                            对于半无限均匀液态海底模型,
             现象不是由海底地形振荡造成的。                                           1
                                                                A ww =  [1+V ww (θ i )] [1+V ww (θ s )] G,  (2)
                                                                       2
                   -30                                              (     1  ) (                sin θ pi sin θ ps  )
                                                0.5 s           G =   1 −      cos θ i cos θ s cos ϕ−  2
                   -40                          1.0 s                    a ρ                       a a ρ
                                                                                                    p
                                                2.0 s                     1
                   -50                          4.0 s              − 1 +  a a ρ  ,                        (3)
                  ຉ־ूए/dB  -60                                  sin θ pi =  √ 1−a cos θ i ,               (4)
                                                                          2
                                                                          p
                                                                              2
                                                                                  2
                                                                              p
                   -70
                                                                              2
                                                                                  2
                                                                sin θ ps =  √ 1−a cos θ s ,               (5)
                                                                              p
                   -80
                                                                     ∫
                                                                       ∞
                                                                                   (    2α )
                                                                I K =    J 0 (y)y exp −qy  dy,            (6)
                   -90
                      0   0.1  0.2   0.3  0.4  0.5  0.6               0
                                    ௑ᫎ/s                            πwΓ (2 − α) 2 −2α
                                                                                        2
                                                                q =                  ∆k ∆K  −2α ,         (7)
                                                                                        z
                图 3  2016 年测得的不同脉宽声源对应的混响强度                         α (1 − α) Γ (1 + α)
                时间序列                                           这里 ∆K 和 ∆k z 分别为散射波数与入射波数的水
                Fig. 3 Reverberation level time series for different  平分量之差和垂向分量之差,θ i 为入射掠射角,θ s
                pulse lengths measured in 2016
                                                               为散射掠射角,ϕ 为入射水平方位角和散射水平方
                                                               位角之差,V ww (θ) 是以掠射角 θ 入射到平坦界面的
                     6
                                              2015ࣲ            反射系数,a ρ 为海底沉积层密度和水体密度的比值,
                     4
                                              2016ࣲ            a p 为沉积层声速与水体声速的复数比值,J 0 为零阶
                  ර࠮/(dBSs -1 Ď  -2 0                          一类 Bessel 函数,Γ 为伽玛函数,α 与边界粗糙谱指
                     2
                                                               数γ 之间关系为α = γ/2 − 1,w 为谱强度。
                   -4                                          2.2  混响模型
                   -6
                                                                   在实验现象分析过程中排除了散射声场相干
                   -8
                      0   0.1  0.2   0.3  0.4  0.5  0.6        叠加对混响强度振荡衰减的影响,因此在混响计算
                                    ௑ᫎ/s
                                                               过程中选择采用散射声场非相干叠加的形式进行。
                图 4  两次实验中脉宽 0.5 s 声源对应的混响强度求                  这里考虑的浅海单站混响问题如图 5 所示,海水和
                导结果比较
                                                               海底均视为均匀半空间,某一时刻的混响强度为海
                Fig. 4 Comparison of the derivation results for
                                                               底各散射元产生并同时到达接收点的散射声强的
                reverberation intensity with pulse length of 0.5 s
                                                               叠加。为分析近程海底混响形成过程,图中从左至
                during the two experiments
                                                               右给出了单条散射路径的海底散射区域随时间的
             2 振荡现象的物理解释                                       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声信号刚传到海底时,海底
                                                               开始形成圆形散射区域且半径逐渐增大,在脉宽为
             2.1 小斜率近似                                         τ 的信号完全入射到海底的时刻散射区域开始变成
                 本文研究的混响是浅海单站混响实验中直达                           圆环,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向外扩展。
             信号之后紧随的近程混响信号,这段混响主要由粗                                根据回射声线路径和出射角方向,本文考虑的
             糙海底近垂向大掠射角散射声场组成,实验海区海                            海底散射路径分为 4 组,如图 6 所示:(a) 出射角向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