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应用声学》2023年第2期
P. 57

第 42 卷 第 2 期           岳文蓉等: 浅海动态环境下蛙人探测声呐布放深度优化技术                                          245


             其中,θ 为掠射角;c为声速。                                   其中,AN 为环境噪声级,其计算如式 (11);AG N 为
                 高斯射线束的变化过程通过引入两个变量p和                          接收阵列的噪声增益;AG R 为接收阵列的混响增
             q 来控制,如式(4)、式(5)所示:                               益,两者的计算参照文献[5]。
                            dq                                          N (f) = 10 lg f −1.7  + 6S + 55,  (11)
                               = cp (s) ,               (4)
                            ds
                            dp    c nn                         式(11)中,f 为频率,单位kHz;S 为海况等级。
                               =      q (s) ,           (5)
                                  2
                            ds   c (s)                             Ferla 等  [6]  将探测概率与信号余量的关系表示
             其中,c nn 是声速在声线路径法线方向上的二阶导                         为式 (12),使用该式将信号余量与探测概率相关联,
             数。因此,ϕ、A可表示为高斯声线宽度W 的函数:                          求得每个栅格内声呐对目标的探测概率:
                                                                                        ∫  SE   [    2  ]
                                  [        ]                                         1               x
                    ϕ (n, s) = exp −(n/W) 2  ,                 p D (SE(r, z s , z g )) = √  exp −       dx,
                   
                                                                                                     2
                                                                                    2πσ            2σ
                                                                                         −∞
                   
                                   √
                                                                                                        (12)
                              1       c δα 2 cos α
                     A(s) =     0.25               ,    (6)
                           (2π)      c(0) r   W               其中,SE 为前一部分求出的信号余量,信号余量
                   
                   
                   
                   
                              δα                              为 0 dB 是探测概率为 1/2。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 2
                   
                    W = v (s)     ,
                   
                               c(0)                            所示。
             其中,δα 为临近声线的夹角。
                                                                      1.0
                 然 后 把 u i (s, n) 转 化 为 柱 坐 标 系 下 的 声 压
             u i (r, z),用携带能量的声线叠加的到最后的声场。                           ଊ฾ഐ ဋ p D  0.5
             本文采用非相干的计算方式,声压p s 为
                       [                             ] −1
                         N       (         )
                        ∑          wz 0 sin θ       2                  0
             p s (r, z) =   2 sin 2         |u i (r, z)|  ,             -20    -10      0      10      20
                                      c 0                                          ηՂ͸᧚SE/dB
                        i=1
                                                        (7)
                                                                     图 2  信号余量与探测概率之间的变化曲线
             其中,z 0 为声呐的入水深度;c 0 为声源处的声速。                         Fig. 2 Change curve between signal excess and
                 传播损失TL可由式(8)计算:                                  detection probability

                                     p (r, z)                2.1.3 等效作用距离
                          TL = 20 lg        .         (8)
                                     p (1, z)
                                                                   在计算得到探测概率后,定义等效作用距离为
             2.1.2 探测概率                                        探测概率在距离上的积分,如式 (13) 所示,将其作
                 信号余量将水文、地理环境和声呐系统均考虑                          为度量依据。等效作用距离并不是声呐实际的作用
             在内,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声呐系统性能。                            距离范围,而是对声呐探测能力的简单度量。
             蛙人探测声呐大多工作在浅海或极浅海,受混响                                            ∫  +∞
                                                                  R (z s , z g ) =  p D (SE (r, z s , z g )) dr.  (13)
             的影响严重,故在计算时选择混响受限的主动声呐                                            0
             方程,                                               2.2  声呐布放深度自适应优化算法
                 SE (r, z s , z g ) = SL − 2TL (r, z s , z g ) + TS  以往研究主动声呐的最佳布放深度时,通常以
                                                               等效作用距离最大为准则选择最佳布放深度。这种
                                − NL (r, z s , z g ) − DT,  (9)
                                                               做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目标并不一定位于
             其中,SE 为信号余量;SL 为声源级;TS 为目标强                       等效作用距离最大值所在的深度上,通过该准则得
             度;DT 为检测阈;RL 为混响级,其计算可以参照文                        出的数据不具有普遍性。本节考虑在浅海动态环境
             献 [4];r 表示距离;z s 表示声源深度;z g 表示目标深                 下,假设目标位置已知,计算蛙人探测声呐对目标的
             度;总噪声级NL可表示为                                      探测概率,以不同的择优准则进行两次筛选得到声
                         (                       )
                             AN−AG N      RL−AG R              呐的最佳布放深度。图 3 为声呐布放深度自适应优
               NL = 10 lg 10    10    + 10   10    ,   (10)
                                                               化算法流程图。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