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应用声学》2025年第3期
P. 17
第 44 卷 第 3 期 王恺等: 强噪声环境中汉语数码报文可懂度测试方法 551
实验使用数码报文测试语料,每个录音文件包 表 2 录音硬件平台设备
含10组数码,每组随机包含4个阿拉伯数字(1、2、3、 Table 2 Recording hardware platform
4、5、6、7、8、9、0,分别读作 “幺、两、三、四、五、六、 equipment
拐、八、勾、洞”),每个文件中各阿拉伯数字均出现 4
实验设备 设备型号
次。全部语料由一名女性播音员在录音室内朗读录
人头与躯干模拟器 G.R.A.S. 45BM
制而成。 声频信号采集分析仪 B&K PULSE 3560C
实验使用粉红噪声作为背景噪声,声压级范围 信号发生器 NTi minirator MR-PRO
为90 ∼ 110 dB。共进行两轮实验,其中第一轮实验 功率放大器 蜚声 7213
分别在90 dB、96 dB、102 dB的噪声环境中,使用相 扬声器 JBL SRX715
同声压级的测试语料进行汉语数码报文主观可懂 被试耳机 架上产品
度测试;在此基础上,第二轮实验在100 dB、110 dB
的噪声环境中,进行信噪比为−21 dB和−31 dB的
汉语数码报文主观可懂度测试。
第一轮实验中设置更多的噪声声压级且声压
级相对较低,侧重于研究 3 种测试模式测试结果与
直接测听的相关性和随噪声声压级、信噪比的变化
规律;第二轮实验选取两个典型高噪声声压级,使用
不同信噪比,研究相同信噪比不同噪声级、相同噪
声级不同信噪比时可懂度变化情况。两轮实验中均
完成了表 1 三种间接模式和直接测试。第一轮实验
图 3 声频录音现场图
中每种模式的听音文件均包含背景噪声为 90 dB、
Fig. 3 Audio recording site layout diagram
96 dB、102 dB 三种噪声条件的粉红噪声,共 12 种
情况;第二轮实验每种模式则包含 100 dB、110 dB 根据表 1 方案和 1.2.1 节中设计录音,依次得到
两种噪声条件下各两种信噪比,共计16种情况。 的文件有:噪声背景下目标语料录音文件、无背景
噪声目标语料录音文件、纯背景噪声录音文件,同
1.2.2 声频录制
时记录各文件录音时人工耳处输入声压级。
实验声场环境为扩散场,录制地点位于中国科
学院声学研究所混响实验室,主要性能参数为:混响 1.2.3 声频处理
时间由125 Hz的12 s降至4 kHz的3 s,本底噪声平 声频处理所使用的声频文件为按 1.2.2 节方法
均值为 15.5 dB。主要设备包括人头与躯干模拟器、 制备的噪声背景下语料录音文件、无背景噪声语料
声频信号采集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扬 录音文件、纯背景噪声录音文件以及噪声声频源文
声器、被试品耳机。耳机听声本身存在声像方向不 件、语料声频源文件。所有源文件与录音文件均为
自然等局限性,但为了模拟相应场景的通信系统工 采样率44.1 kHz,24 bit量化的wav格式声频文件。
作方式,选择耳机受话通信系统为被试对象。 为保证后续听音信号信噪比、噪声绝对声压级
强噪声环境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粉红噪声,经 与真实环境听音信号一致,混音前先对信号进行预
功率放大器放大由扬声器播音产生,人头与躯干模 处理。预处理分为噪声文件处理、语料文件处理以
拟器、传声器置于混响室内,在混响室控制室使用 及噪声背景下语料录音文件处理。
相关软硬件标定室内与人耳处声压级;被试品耳机 如图4所示,间接测试听音文件处理步骤如下:
佩戴在人头与躯干模拟器上,连接播放器播放目标 对于模式一听音文件:只需在听音时调整听音
语料,人头左右耳内传声器拾取声音,由信号采集分 文件的播放音量,使得听音位置声压级与录音时人
析仪录音。实验硬件平台组成如表 2 所示,全部测 头与躯干模拟器人耳处的声压级一致即可。
试设备均经过校验且在有效期内。实验现场布置如 对于模式二听音文件:首先将纯背景噪声录音
图3所示。 文件与语料录音文件 1 : 1 混音,确保信噪比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