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应用声学》2020年第1期
P. 59

第 39 卷 第 1 期               杨岩等: 井外溶洞储层的偶极横波反射特征研究                                            55


                 difficulties to the later imaging processing. Finally, the application of dipole remote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the orient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size estimation of karst caves is further studied.
                 Keywords: Karst cave reservoirs;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Reflected wave field; Orientation identification

                                                               况下偶极远探测中井外缝、洞的反射波响应特征及
             0 引言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三维有限差分 (Finite-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藏
                                                               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技术成为了研究偶
             类型之一,具有广阔的勘探和开发前景。由于其非
                                                               极反射声波测井的主要工具。何峰江                   [7]  综合运用
             均质性强,埋藏较深,尺度分布不均,给储层识别带
                                                               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反射波的幅
             来了挑战。其中溶洞体在地震资料上常表现为多个
                                                               度随声源频率、源距和反射界面位置变化的关系。
             强能量团的串珠状响应特征             [1−2] ,但受到地震勘探
                                                               Wei 等 [8]  采用三维有限差分对偶极声源的辐射特
             分辨率的限制,一些尺度较小的溶洞往往难以识别。
                                                               性、SH 反射波与 SV 反射波的幅度特性、反射波幅
                 利用阵列声波测井中记录的反射波来进行井
                                                               度与界面方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前人
             旁构造成像的远探测声反射成像测井技术是近年
                                                               在研究远探测响应特征一般都采用无限延伸的平
             来声波测井领域的重要进展之一,它可以探测裂缝、
                                                               面裂缝模型,或者在二维坐标系下的简化模型,而针
             溶洞等储层在井外的扩展情况,以及水平井的储层
                                                               对井外溶洞型储集体的声波测井响应研究还较少,
             边界,还可以识别地震勘探无法探测到的小构造如
                                                               尤其是随深度连续变化的偶极横波,这是由于考虑
             小断层和岩丘等        [3] ,目前逐渐成为复杂油气藏勘探
                                                               了井孔在内,井周三维大尺度范围内的远探测模拟
             的有力手段。由于低频偶极源有较好的辐射特征及
                                                               计算量较大。本文基于三维有限差分及并行计算方
             对反射方位的敏感性,利用正交偶极声波测井仪测
                                                               法,研究了不同尺寸以及离井眼不同距离的溶洞体
             量的反射横波来进行反射体成像及方位识别的技
                                                               的偶极横波反射特征,尤其是 SH 反射横波的特征。
             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碳酸盐岩等非均质储层勘探
                                                               研究结果为实际的现场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必要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Tang 等               [4]  于 2009 年   的理论基础。
             提出采用偶极声源激发的横波进行反射声波测井,
             通过对比分析,指出辐射的 SH 横波在井孔所在的                          1 方法
             垂直平面中有较好的辐射覆盖及较高的反射灵敏
             度,可以得到有方位性的更加清晰的声成像结果。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各向同性介质,一阶应
             2012年,唐晓明等      [5]  论述了偶极反射声波测井技术                力与速度方程可以写为
                                                                       
             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指出快地层中 SH 型横波                                   ∂v x  =  ∂τ xx  +  ∂τ xy  +  ∂τ xz  ,
                                                                        ρ
                                                                       
                                                                          ∂t     ∂x     ∂y      ∂z
             具有较宽的辐射覆盖与反射灵敏度,慢地层中偶极                                    
                                                                       
                                                                       
                                                                       
                                                                           ∂v y  ∂τ xy  ∂τ yy  ∂τ yz
             辐射的纵波具有较好的探测特性。偶极横波远探测                                      ρ     =      +      +      ,     (1)
                                                                          ∂t     ∂x     ∂y     ∂z
                                                                       
             技术的发展使得反射声波测井的探测范围从几米                                     
                                                                       
                                                                        ∂v z    ∂τ xz  ∂τ yz  ∂τ zz
                                                                       
                                                                       
             延伸到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Li等               [6]  研究了二维情                 ρ  ∂t  =  ∂x  +  ∂y  +  ∂z  ,
                                                                              
                              ∂τ xx                                       ∂v x
                               ∂t                                                       
                                                                        ∂x    
                                                                              
                                        C 11 C 12 C 12 0  0  0         ∂v y         g xx
                              ∂τ yy
                                                                                    
                               ∂t                                                       
                                                                        ∂y    
                                        C 12 C 11 C 12 0  0  0                      g
                                                                                     yy 
                                                                       ∂v z   
                              ∂τ zz                                                     
                                                                              
                                         C 12 C 12 C 11 0  0  0                       g  
                               ∂t                                                    zz 
                                                                        ∂z    
                                                                 .                     ,            (2)
                                     =                                             + 
                                                                     ∂v z  ∂v y  
                                          0   0   0 C 44 0    0                       g  
                             ∂τ yz                                      +     
                                                                                     yz 
                                                                     ∂y    ∂z  
                                                                                        
                            ∂t                                                
                                                                                        
                                         0   0   0   0 C 44 0                       g
                                                                     ∂v x  ∂v z      xz 
                             ∂τ xz                                      +     
                                                                     ∂z    ∂x  
                            ∂t           0   0   0   0   0 C 44                     g xy
                                                                              
                              ∂τ xy                                    ∂v x  ∂v y
                                                                           +
                               ∂t                                       ∂y    ∂x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