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应用声学》2020年第5期
P. 51

第 39 卷 第 5 期              谭靖骞等: 北极海域海洋环境噪声建模与特性分析                                           693


                   1.1                                         2.1  非高斯性判定
                   1.0                                             统计理论中的偏度、峰度以及方差是描述噪声
                       લՌएࠫඋ,
                   0.9  SNR=5 dB                               分布的统计量,可用于初步判定噪声数据的非高斯
                 R_square  0.8                                 性。峰度大于3,说明噪声的分布与高斯噪声相比具
                                                               有更尖的峰顶,反之则具有平峰值;偏度是统计数据
                   0.7
                                                               分布非对称程度的数字特征,与 α 稳定分布中参数
                   0.6
                                          ᰴளѬ࣋લՌ               β 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其值为 0 时表征分布具有对
                   0.5                    αሷࠀѬ࣋લՌ
                                                               称性;方差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参数,可以根
                   0.4                                         据实测数据中样本方差的收敛性来判定该数据样
                     0     0.2    0.4   0.6   0.8    1.0
                                  фѤηՂӴඋ                       本是否具有高斯性。在α 稳定分布中,当α = 2时分
                       图 2  不同模型拟合度对比结果                        布为高斯分布,此时数据的方差随着样本的增加逐
               Fig. 2 Comparison results of fitting degree of dif-  渐收敛,而当α < 2时样本方差收敛性变差。
               ferent models                                       图 3(a) 分别为上层深度安静、较少脉冲干扰、
                                                               较多脉冲干扰环境下噪声信号时域波形;图3(b) 为
             2 试验数据获取及处理结果分析                                   同点位、同时刻采集的下层深度噪声信号;图 3(c)

                                                               为对应情形下 0 ∼ 30 Hz 频段上层深度噪声信号分
                 海洋环境噪声数据获取依赖于双通道噪声测
                                                               布统计结果,分别为均值、偏度、方差及峰度 (黄色
             量潜标系统 (上下通道间隔约 300 m,本文中记为
                                                               线为峰度均值,红色线为峰度最小值)。由于篇幅问
             上层深度与下层深度),在北极某海域 (74.72 N,
                                                       ◦
             161.7 W) 开展了为期近 6 个月的海洋环境噪声测                      题,其余结果不做展示。
                 ◦
             量,每间隔 3 h 采集接近 3 min 的噪声信号,处理时                        从噪声数据的统计分布结果可以初步得到,在
             从数据段的相同位置截取 160 s 噪声进行分析。通                        安静环境下不同深度处噪声数据方差逐渐收敛且
             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验证 α 稳定分布在北极                          峰度接近 3,具有高斯性;而当环境中存在冲击噪声
             海域噪声统计特性中的适用性,同时分析不同深                             源时,噪声数据方差不收敛,且峰度的波动范围很
             度、不同时间各频段噪声统计特性的差异。最后,结                           大,计算得到后两种环境下不同深度处160 s噪声样
             合该海域海冰密集度信息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形成                             本数据的峰度值分别为(6.2748, 6.0769) 和(3.4027,
             机理。                                               2.7937),可见脉冲干扰的存在使噪声呈现不同程度
                 由于北极海域环境噪声的脉冲特性主要体现                           的非高斯性。
             在低频段,因此本文主要着重于低频段的噪声分析。
                                                               2.2  α稳定分布模型验证
             在以往的文献中,通常认为北极地区的半声道有利
             于低频(< 30 Hz)声传播,并且 Dyer         [13]  的研究表明           针对上述北极海域3 种类型的海洋环境噪声数
             100 Hz 以内,风和压力所引起的冰裂与冰脊形成对                        据,分别利用正态分布和 α 稳定分布模型进行建模
             环境噪声有显著影响,而100 Hz 以上环境噪声则受                        分析。通过参数估计得到两种模型的参数,建立对
             风及近场冲击影响较大。基于此,本文将实测噪声                            应模型并通过对比两种模型拟合度判定两种模型
             数据分解为 0 ∼ 30 Hz、30 ∼ 100 Hz、100 ∼ 500 Hz          的优劣,图 4 为 0 ∼ 30 Hz 噪声数据在两种模型中
             三个不同频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为验证 α 稳定                          的拟合结果,表 1 为不同深度对应各频段两种模型
             分布模型在北极海域环境噪声统计特性中的适用                             的 R_square 拟合度对比结果 (每格数据分别代表
             性,选取3种典型海洋环境噪声进行分析。                               高斯分布拟合度/α 稳定分布拟合度)。

                                                表 1  不同模型拟合度对比结果
                            Table 1 The comparison results of fitting degrees of different models

                                类型 1(上层)    类型 1(下层)    类型 2(上层)    类型 2(下层)    类型 3(上层)    类型 3(下层)
                      0∼ 30 Hz  0.9884/1.0009  0.9418/1.0012 0.9236/1.0006 0.9667/0.9990  0.6215/1.0163 0.9696/0.9979
                     30 ∼ 100 Hz  0.9910/1.0010  0.9488/1.0011  0.9234/1.0005 0.9660/0.9988 0.6193/1.0161  0.9647/0.9976
                    100 ∼ 500 Hz  0.9958/1.0012  0.9852/1.0011  0.9296/1.0000  0.9057/0.9784 0.5994/1.0132  0.8852/0.9827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