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应用声学》2022年第5期
P. 28

704                                                                                  2022 年 9 月


             2.1 测量系统波动率、脉冲激励信号的重复频率                           号,且空气全反射的基频信号能量 (14.16 dB) 远大
                  以及瞬态空化剂量的期望值的确定                              于流动生理盐水产生的基频信号能量 (−1.15 dB)。

             2.1.1 系统波动率的测量                                    图 4(b) 和图 4(c) 也显示在超声作用的时间内,空气
                 为了测试系统的稳定性,测量了在0.45 MPa的                      全反射的基频信号和宽带噪声能量都大于流动生
             PNP、100 µs的PL以及 10 Hz 的PRF条件下,流动                  理盐水产生的值,且两种条件下这两类能量的时域
             生理盐水和流道内为空气时得到的反射信号的频                             分布都有波动。图 4(d) 给出了基频信号和宽带噪
             谱 (图 4(a)) 以及基频能量 (Fundamental frequency          声能量在超声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以及偏差,从
             intensity, FFI,频带范围为 (1 ± 0.05)MHz) 和宽带           中可知,宽带噪声的波动比基频能量的波动大,生
             噪声(Broadband, BB,计算方法同ICI)在超声作用                   理盐水和空气全反射的宽带噪声最大波动分别为
             时间内的变化(图4(b)、图4(c))。图4(a)显示这两种                    (9.90 ± 1.0)% 和 (12.54 ± 1.32)%,据此,本文选择

             条件下得到的信号频谱中主要是 1 MHz 的基频信                         α = ±10%作为测量系统的波动率。

                         20                                      2.0
                                                   ቇඡ                                       ቇඡ
                                                   ၷေᄢඵ
                          0                                      1.5                        ၷေᄢඵ
                       Ҫဋ/dB  -20                               FFI/(10 -7  V 2 Ss)  1.0

                       -40                                       0.5

                       -60
                                                                  0
                           0     2     4      6     8     10       0    10   20   30    40   50   60
                                       ᮠဋ/MHz                                    ௑ᫎ/s
                                   (a) ቇඡԣၷေᄢඵᄊҪဋ៨                       (b) FFIښᡔܦͻၹ௑ᫎЯᄊѬ࣋
                          2
                                                                          15
                                                   ቇඡ
                       ࠕࣜ٪ܦ/(10 -11  V 2 Ss)  1 0                        ฉүဋ/%  10
                                                   ၷေᄢඵ


                                                                          5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ቇඡBB
                                                                              ቇඡFFI
                                         ௑ᫎ/s                           ၷေᄢඵFFI  ၷေᄢඵBB
                                (c) ࠕࣜ٪ܦښᡔܦͻၹ௑ᫎЯᄊѬ࣋                        (d) FFIԣࠕࣜ٪ܦᄊฉүဋ

                    图 4  空气及生理盐水 600 个周期叠加的功率谱,FFI 和宽带噪声在超声作用时间内的分布及其波动范围
                  Fig. 4 Power spectrum of air and saline accumulated by 600 cycles, distribution and fluctuation range of
                  FFI and broadband noise during ultrasonic exposure time

             2.1.2 脉冲激励信号重复频率的确定                               号激励下产生的 ICI 较大,随后则快速下降 (约减

                                                               少50%)到相对稳定值(可见图5(b)的局部放大图)。
                 为了确保在脉冲信号间隔时间内,焦区能够完
                                                               这是因为当焦区大小为 d、微泡群流速为 v 时,焦区
             全补充进新的微泡溶液,测量了不同 PRF(10 Hz、
                                                               内完全补充进新的微泡需要的最少时间t为
             25 Hz、60 Hz) 下的 ICI 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分布,
                                                                                  t = d/v,               (11)
             PNP均为0.45 MPa,PL为100 µs,超声作用时间为
                                                               该时间对应所用的最大重复频率,即临界重复频率
             60 s,结果如图 5 所示。当 PRF 小于 25 Hz 时,ICI
                                                               PRF c 为
             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不同 PRF 作用下的曲线基本
                                                                                      1
             重合;当 PRF 达到 60 Hz 时,第一个周期的脉冲信                                PRF c =  d/v − PL  ≈ v/d.      (1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