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3 - 《应用声学》2022年第5期
P. 143

第 41 卷 第 5 期             毛杰等: 时域传递路径分析在路噪声品质开发中的应用                                          819


                     2 Pa    ᡹٪฾តፇ౧       ᡹٪Ռੇፇ౧               3.3  基于CAE的问题优化
                                                                   基于锁定的悬架传递路径,通过CAE的手段可
                                                               以针对性地定位到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理论上可
                                                               以通过“源-路径-响应”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P/Pa                                            “源”来自于路面和轮胎的相互作用。在 30∼

                                                               40 Hz,轮胎存在整体的滚动模态,是引起低频压耳
                                                               问题的激励源。在粗糙路面的随机载荷激励下,轮
                                                               胎滚动模态被激发,从而在轮心处产生了明显的轮
                   0   1  2  3   4  5  6   7  8  9  10
                                   t/s                         心力峰值。然而,轮胎的滚动模态往往是无法避免
                                (a) ௑۫ፇ౧                       的,只能通过轮胎尺寸、运动或舒适风格的优化选
                     5 dB                                      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滚动模态频率附近的轮胎力
                                                               传递特性,但当车辆造型和风格确定后,在轮胎上可
                                                               以调校的空间非常狭小,即“源”的大小无法进行有
                  SPL/dB(A)                                    效的控制。

                                                                  “路径”来自于悬架系统的传递。若在问题频
                                           ᡹٪฾តፇ౧              率附近存在悬架整体模态,则会放大轮心力在悬架
                                           ᡹٪Ռੇፇ౧
                                                               结构上的力传递;若悬架不存在整体模态,则也会
                                                               被轮心力强迫激励,从而在悬架和车身的连接点上
                      50    100   150   200   250   300        产生不同幅值的力,常称之为车身侧悬架接附点力。
                                  f/Hz
                                (b) ᮠ۫ፇ౧                       图 5 是引起低频压耳感问题的主要贡献路径的接附
                                                               点力,发现在30∼40 Hz频段内均存在力的峰值。
                    图 3  某 SUV 车内路噪时域和频域曲线
               Fig. 3  Interior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
                                                                       5 N               ՑҞᢼ౶ࢻՑ߷ᜉགZՔ
               domain road noise SPL curve of an SUV                                     ՑҞᢼ౶ԿҒ߷ᜉགZՔ
                                                                                         ՑҞᢼ౶ԿՑ߷ᜉགZՔ
                 图 4 是低频压耳感问题的 TPA 分解,结合公
             式 (1),以 35 Hz 声压级峰值频率为例,把组成该频
             率下车内噪声的所有路径进行贡献排序后,可以得                                 F/N

             到排名前 3 的悬架传递路径分别是后副车架右前 Z
             向、左后 Z 向和右后 Z 向,即以后副车架为主的路
             径决定了低频压耳感声品质问题的产生。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5 dB                                                              f/Hz
                                                                         图 5  主要贡献路径的接附点力
                                                                Fig. 5 Attachment forces of main contribution paths
                 SPL/dB(A)                                        “响应”来自于车身系统的噪声敏感度,即悬


                                                               架系统在车身侧的安装点在单位力的扫频激励下,
                                                               引起的车内声学响应,通常称之为噪声传递函数
                                                               (Noise transfer function, NTF)。如果关键路径的
                   ՑҞᢼ౶ԿҒZՔ
                              ՑҞᢼ౶ԿՑZՔ
                                           ԿՑѓ᭎٨ZՔ
              Պ᡹य़Ռੇ঴ϙ    ՑҞᢼ౶ࢻՑZՔ   ՑҞᢼ౶ࢻҒZՔ    ࢻՑѓ᭎٨ZՔ        NTF 在问题频率附近存在明显的峰值,则会进一步
                                                               放大悬架力激励车身引起的车内噪声。NTF存在峰
                                                               值的原因一般有 3 种可能性:一是安装点在问题频
                     图 4  低频路噪传递路径分解 (35 Hz)
                Fig. 4 Chassis transfer path decomposition of the  率附近刚度不足,无法有效抑制悬架力的激励;二是
                low-frequency road noise (35 Hz)               车身存在整体模态,带动了车身的共振;三是车身某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