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应用声学》2025年第2期
P. 48
308 2025 年 3 月
M 5 在模态频率研究范围内产生 21 个连续的 摆臂、质量块及框架,薄膜裁剪为直径为100 mm 的
反共振模式。这些反共振模式表现为米字型摆臂、 圆形薄膜。利用 3M 喷胶将无褶皱状态圆形薄膜固
质量块和薄膜之间的反向协调模式。在 214.8 Hz、 定在框架上,等待 3M 喷胶的粘结力充分发挥作用
217.7 Hz、239.1 Hz、241.2 Hz、250.0 Hz、970.2 Hz表 后,再把质量块及摆臂粘在薄膜的中央。粘固好后
现为质量块之间的反向振动;在151.1 Hz、166.5 Hz、 检查整个样品是否会发生松动,如果发生松动,需要
320.7 Hz、441.4 Hz、449.9 Hz、555 Hz、616.3 Hz、 重新进行上述的步骤,直到样品不松动为止。实验
630.7 Hz、637.4 Hz、732.3 Hz、858.6 Hz、874.7 Hz、 样件如图13所示。
880 Hz 表现为米字摆臂和质量块之间的反向振动;
在925.9 Hz、961.7 Hz 表现为薄膜的振动。M 5 内产
生了多重反共振模式并实现了动态平衡。这种多重
反向调节行为导致了入射声能的强烈反射,从而促
使正向和反向声波相互抵消。M 5 结构高度对称,在
5个模型的研究范围内的模态最为丰富,这是M 5 在
5个模型中隔声性能最好原因之一。
仿真选择的是平面波辐射,并不会激发所有的
图 12 实验环境搭建
反共振模式,但是这些反共振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
Fig. 12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拓宽 STL 带宽,加大 STL 峰值。由于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观察到这些反共振模式 4.2 摆臂式结构实验分析
下的子单元在相反的方向上振动,振幅几乎相等,但 此 次 隔 声 量 测 试 实 验 的 测 量 频 率 范 围 是
位移相反,从而实现宏观上的力平衡 [38] 。STL带宽 50 ∼ 1000 Hz,在测试前将试件框架的四周贴上
的频率下限和上限取决于相应区域内的模态共振。 一层泡棉,并用凡士林组装阻抗管,以免发生大面积
通过合理设计相应区域内的结构和材料参数,就可 的声音泄露。随后将样品放于阻抗管中测试,实验
以改变反谐振模式,并将 STL 带宽调整到所需的频 结果如图14所示。
率范围内。 同样对比 5 种模型实验样品在 STL 的均值、峰
值和S上的表现,各参数如表3所示。
4 摆臂式结构实验验证
表 3 实验样品数据对比
4.1 实验环境搭建及样品准备 Table 3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sam-
ple data
隔声量测试实验选用的仪器为直径 100 mm
的 AWA8551 型 阻 抗 管、 AWA6223 声 校 准 器、 样品 均值/dB 峰值/dB S/Hz
AWA6290B 信号分析仪、AWA5871 功率放大器及 M 1 13.32 27.66 387
M 2 12.18 32.02 308
传声器等,实验环境如图12所示。
M 3 20.41 39.91 709
按照仿真结构的材料以及尺寸来完成实验样
M 4 13.71 28.36 398
品的制作。实验样品制作方式如下:利用铣床加工 M 5 22.34 42.61 747
(a) M ፇവی (b) M ፇവی (c) M ፇവی (d) M ፇവی (e) M ፇവی
图 13 样品制备
Fig. 13 Sample prepa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