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应用声学》2025年第2期
P. 46
306 2025 年 3 月
的位移与周边薄膜位移相反,位移相互抵消。相比 较好的隔声效果。在频率 567.8 Hz表现为十字摆臂
于M 2 来说,这是M 1 的结构优势,M 1 第二隔声峰附 末端的反向振动,其他模态表现为薄膜的振动。
近特征频率模态图8所示。 3.3 M 3 模态分析
M 1 在第二谷值和第三谷值之间产生了 6 个连 M 3 的STL曲线第二谷值较大,因此M 3 的模态
续的反共振模式,其中在峰值频率 610 Hz,质量块 频率研究范围选择第一隔声谷到 1000 Hz,其模态
和摆臂的位移方向与周边薄膜位移方向相反,达到 图如图9所示。
ኄ̄ϙ(560 Hz) 567.8 Hz ϙ(610 Hz) 744.4 Hz
764.9 Hz 771.1 Hz 790.2 Hz ኄʼϙ(860 Hz)
图 8 M 1 第二隔声峰模态
Fig. 8 M 1 second acoustic peak mode
ኄʷϙ(90 Hz) 166.9 Hz 206.9 Hz 210.6 Hz 213.2 Hz 266.7 Hz
ϙ(290 Hz) ኄ̄ϙ(310 Hz) 406.4 Hz 415.3 Hz 422.7 Hz 436.8 Hz
ϙ(470 Hz) 520.2 Hz 546.2 Hz 548.3 Hz ኄʼϙ(550 Hz) 591.6 Hz
ϙ(650 Hz) 788.8 Hz
图 9 M 3 模态
Fig. 9 M 3 mode
M 3 在模态频率研究范围内产生17个连续的反 动。由上述可知,M 3 在 M 1 的基础上增添了 4 个质
共振模式,图中还包括 3 个谷值的模态图。这些反 量块,这些添加的质量块使得质量块之间的振动模
共振模式表现为十字型摆臂、质量块之间的反向协 式得到了增加,从而使得隔声性能得到了提升。
调模式。在166.9 Hz、206.9 Hz、210.6 Hz、213.2 Hz、
266.7 Hz、406.4 Hz、415.3 Hz、422.7 Hz、436.8 Hz、 3.4 M 4 模态分析
470 Hz、520.2 Hz、546.2 Hz、548.3 Hz、591.6 Hz、 M 4 的STL曲线第二谷值较大,因此M 4 的模态
650 Hz 表现为质量块之间的反向振动;在 290 Hz、 频率研究范围选择第一隔声谷到第三隔声谷,其模
788.8 Hz 表现为十字摆臂和质量块之间的反向振 态图如图10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