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应用声学》2020年第6期
P. 28

822                                                                                 2020 年 11 月


                                                               于理论分析与定性描述,缺乏定量分析和规律性的
             0 引言                                              总结,对于浅海孤立子内波存在条件下声场起伏统

                                                               计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在南中国海海域
                 内波是海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动力学现
                                                               实验获取的水文和声场数据,结合二维平流模型重
             象,可导致海水声速剖面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进而引
                                                               构出与实验水文接近的内波环境,用蒙特卡洛方法
             起水下声信号的散射,并造成声能量的起伏和声场
                                                               研究了有无孤立子内波经过声传播路径时声传播
             时间相关半径下降等现象             [1−5] 。文献 [2] 通过大陆
                                                               损失的统计特性。
             架海域实验验证了孤立子内波对声波的共振散射
             作用,数据分析发现声传播损失(Transmission loss,
                                                               1 实验介绍
             TL) 和频率响应的异常,指出在某些频率下孤立子
             内波可导致 20 dB 以上的声信号衰减。文献 [3] 分                         2015年秋季,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南中国
             析了中美联合远黄海实验中内波条件下的数据,通                            海海域进行了一次浅海低频声传播起伏实验,主要
             过与理论模拟结果对比说明了实验观测的声强起                             目的是研究内波对声传播的影响。实验采取声源和
             伏主要由内波引起。文献[6] 概述了 SWARM’95 浅                     接收阵位置均固定的定点声传播模式,实验获取了
             海内波声散射实验,研究了在大西洋中部海岸线大                            5 天的声学数据和水文数据。实验期间实验设备布
             陆架由线性内波和非线性内波引起的声传播和散                             放相对位置如图1 所示,其中 S17 点和 O1 点分别为
             射现象。有学者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孤立子波包很大                            发射潜标和接收潜标布放的位置,同时在 S17 点和
             程度上受到耦合简正波模式的强烈影响,并利用耦                            O1 点不同深度上各安装了由温深 (Temperature-
             合简正波模型统计分析了随机声速扰动时声波强                             Depth, TD) 传感器组成的温度链,在 H1 点布放 1
             度和模态幅度的统计特性            [7−8] 。随着对内波研究的            条温度链,由这 3 条温度链记录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深入,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逐渐从二维声场和声速场                            声学及环境测量设备布放位置的坐标及 3 条温度链
             问题转移到三维问题。文献 [9–10] 分别证实了孤立                       安装的温度传感器个数示于表 1。图 2 给出了接收
             子内波引起的三维声场效应和水平折射现象。文                             潜标 O1 与发射潜标 S17 的布放示意图及声传播路
             献 [11]指出当声线遇到孤立子内波时对主动声呐探                         径上 S17–O1 的海深变化,可看出在声传播路径上
             测会产生影响。文献[12] 利用SW’06浅海实验数据                       海深变化较缓慢,所以可忽略地形变化对声场的影
             研究了非线性内波波包经过声传播路径时的水平                             响。其中,S17–O1距离约为14.8 km。另外,S17–H1

             折射和多途干涉现象,并给出了这种多途干涉的物                            距离约为 14.4 km,O1–H1 距离约为 6.5 km。声源
             理机制。                                              S17点海深约为111 m,O1点海深约为105 m。
                 在国内,宋俊等        [13]  研究了浅海孤立子内波对
                                                                                                    ๒ງ/m
             声场水平纵向相干特性的影响,但是仿真时采用的                                20.75                               -90
                                                                                      H1
             是二维模型,没有考虑横向耦合的三维声传播问题。
                                                                             O1   6.5 km               -95
             文献 [14–15] 研究了线性内波和孤立子内波对匹配                           20.70
             场时间相关和声场时间相关半径的影响规律。王宁                                                14.8 km  14.4 km    -100
             等  [16]  利用2005年黄海内波起伏实验数据分析了内                       ጤए/°N  20.65                         -105
             波、潮汐导致的简正波幅度起伏及其深度分布。李                                                  θ
                                                                   20.60
             整林等   [17]  分析了孤立子内波引起的高号简正波到                                           S17               -110
             达时间起伏。秦继兴等           [18]  说明了当孤立子内波的
                                                                   20.55                               -115
             波阵面与声传播路径角度较大时简正波耦合是导                                    114.5 114.55  114.6  114.65  114.7 114.75
                                                                                  ፃए/°E
             致声能量起伏的主要因素,并研究了浅海中孤立子
             内波引起的声能量起伏规律。                                              图 1  实验设备布放相对位置示意图
                 以上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于孤立子内波与声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lacement of ex-
             场的相互作用,由于实验数据的匮乏,一些研究仅限                              periment sites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