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应用声学》2025年第2期
P. 129
第 44 卷 第 2 期 舒珊等: 恢复性视角下城市小微绿地声环境研究 389
的到访频率较高,每天一次的受访者达28%,每月一 主要是休息游玩,其次 20% 的受访者是为了锻炼健
次以上的受访者达 80%,且步行距离大都在 30 min 身和社交活动;大约 80% 的受访者逗留时间不超过
以内。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在小微绿地的行为活动 30 min。
表 3 受访者个体信息统计
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个体特征 数量 百分比/% 行为特征 数量 百分比/%
男 213 50.5 每天一次 116 27.5
性别
女 209 49.5 每周一次 105 24.9
< 20 14 3.3 到访频率 每月一次 123 29.1
20∼29 179 42.4 半年一次 28 6.6
30∼39 48 11.4 第一次 50 11.8
年龄
40∼49 42 10.0 < 10 min 148 35.1
50∼59 6 14.2 到访距离 10∼30 min 203 48.1
> 60 79 18.7 > 30 min 71 16.8
一点也不 59 14.0 休息游玩 250 59.2
有一点 311 73.7 锻炼健身 44 10.4
到访目的
比较 23 5.5 社交活动 35 8.3
相当 22 5.4 路过 93 22.0
噪声敏感度
非常 6 1.4 < 10 min 76 18.1
10∼30 min 233 55.2
停留时间
30∼60 min 78 18.5
> 60 min 35 8.3
1.3 声学测量 不同:在商业类和交通类绿地中,人们感知最多的声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小微绿地内部声学 音都是交通噪声,而在社区类绿地中,除了交通噪
声,人群声的感知程度也较高;休闲类绿地中,自然
环境进行实地测量。测点主要布置在使用者的主
要活动空间,如休息广场、游乐空间、健身场地等, 声和交通噪声则是感知最多的声音。
每个小微绿地选取不少于 3 个测点,且尽量均匀布 通过 Kruskal-Wallis 非参数检验对同种声源在
置(表1)。使用AWA6270+声级计记录声压级数据, 不同类型小微绿地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如表 4
每个测点测量 3 次,每次测量 5 min,测量指标包括 所示,可以发现各类小微绿地在交通噪声、人群
L Aeq (连续等效 A 声级)、L max (最大声级)、L min (最 声、自然声和其他噪声的感知程度上均有显著差异
小声级) 以及累积百分声级 L 10 (峰值声级)、L 90 (背 (p < 0.01)。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与其他小微
景声级)。测量时确保声级计探头距地面 > 1.2 m, 绿地相比,交通类绿地中的交通噪声感知程度最高,
距周围主要反射面 > 1.5 m。同时为避免天气情况 社区类绿地中的人群声感知程度最高;而休闲类绿
对实验数据造成的影响,测量时选择在晴朗天气、微 地的自然声感知最高。对于施工声等其他噪声,商
风或无风的时间段内进行。 业类和社区类绿地显著高于休闲类绿地。
2.1.2 噪声水平
2 研究结果
对城市小微绿地的噪声水平进行调查,调查
2.1 声环境特征 结果表明,在 24 个调查地点中,一半以上 (54%)
2.1.1 声源特征 小微绿地噪声水平 (L Aeq ) 不超过 55 dBA,满足国
各个小微绿地的声源构成如图 2 所示。总体来 际上对于城市安静区域 (quiet area) 噪声水平的要
说,小微绿地中人们对交通噪声的感知程度最高,其 求 [32] 。这部分安静绿地主要为休闲类绿地,部分
次为自然声和人群声,此外还有少量的施工声、广 为社区类绿地。各类城市小微绿地的声压级水平
播声等其他噪声。不同类型的小微绿地的主导声源 统计平均值如表 5 所示。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类